目前分類:☆DANCE☆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查解剖學Final Report資料時看到的一篇文章


跟大家一起分享~~^3^~


就讓我們朝著不存在的"內側肌"&不可能"無限延伸"的迷思 前進 膜拜吧!! (150)  


======================================================================

芭蕾舞教學中有關「內側肌」的迷思

陳德海


芭蕾舞是一種須由教師嚴格督導,無法獨自閉門造車的藝術。在初學的漫長養成期中,教師的良莠決定了學生技術基礎的穩固,也決定其對芭蕾技術基本理論的正確認識。在身體認知方面,芭蕾教師所俱備的生理解剖學知識,及其所得相關資訊的正確與否,深深地影響學生對芭蕾,甚至其他舞蹈形式的理論與技術的認知與發展,因此關係重大。

台灣沒有專業的芭蕾舞學校,只有中小學裡的舞蹈班和大專院校裡的舞蹈科系,芭蕾舞只是必修技巧之一。然而,每個學舞的學生而言,被當作基礎的芭蕾舞仍然是很重要的訓練。因此,任何來自教師的錯誤訊息都將對學生造成誤導,進而影響其學習成果。台灣芭蕾舞教學裡最常見的,也是最明顯的盲點與錯誤便是對「內側肌」的認知與使用的誤解。造成此種誤解的最主要原因在於芭蕾教師們對生理解剖學知識的普遍缺乏,和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惰性。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內側肌」何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關注,是由於芭蕾舞技術對「外開」(法文的En dehors或 英文的Turn-out)的嚴格要求。這個動作關係著芭蕾舞美學「肢體向外呈放射性延伸」才是美的訴求,也是芭蕾舞五個基本腳位置的技術理論基礎。

「外開」的最高理想是「身」、「心」都向外展開延伸,但「心」是否達到「外開」的理想,大部分得靠天賦與個人感受體會,外人啟發與訓練的成效有限,而且即使達到了,外人也非輕易便可由外觀一目了然。身」的「外開」才是訓練的重點,因為它顯而易見,更是技術學習成敗的關鍵。「身」的「外開」又分為上半身與下半身,其中下半身比上半身困難。上半身的「外開」-包括頭頸的上延、胸腔的擴張、和手臂的外展—由於生理構造的關係,比較容易達到要求困難的部分在於下半身,尤其是下半身的腿部。如何正確地使用腿部肌肉,以達到「外開」的目的和要求,便是「內側肌」被誤解與誤用的緣起。

正確的腿部「外開」應該「由上而下」:靠肌力把腿部由髖關節處向外扭轉,而不是「由下而上」:藉腳底與地面的磨擦力固定雙腳尖朝外的目的。這道理大部分學過芭蕾的人都知道,不清楚的是到底是用哪裡的肌肉?如何使用?

關於這個問題,一般人的思考邏輯是:既然腿部的「外開」是顯露腿的內側部分,那當然是用「內側肌」了。再者,既要外開,又得延伸腿部,那當然是「延長腿部內側肌」了。乍聽之下似乎有理,其實呢?完全錯誤。

這觀念的誤謬來自於對於人體的肌肉名稱、位置、和運動方式的不瞭解。首先,人體解剖學裡並沒有「內側肌」一詞,最接近的也只有「股內側肌」(Vastu medialis),或「內收長肌」(Adductor longus)、「內收短肌」(Adductor brevis)、與「內收大肌」(Adductor magnus)。但這些肌肉都位於膝關節上方,並未包括小腿部分,與一般所指的「腿部內側肌肉」有些出入。因此,由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內側肌」也只能解釋成是一種俗稱,一種人體概括性的的的肌肉部位概念與名稱。

其次,就肌肉運動方式而言,企圖去「延長」內側肌則錯得更離譜。因為肌肉跟本不可能隨意延伸,只能收縮。這個錯誤很可能是來自對所謂「隨意肌」這個名稱所產生的誤解。一般大都知道,人體肌肉由其受意志控制與否大致可分為「隨意肌」與「不隨意肌」兩大類:一般日常動作(包括舞蹈動作)由於可由意志控制,用到的是「隨意肌」;內臟的收縮蠕動由於無法由意志控制,所以屬「不隨意肌」。顧名思義,既然是「隨意」,那當然可以要長就長,要短就短,要用哪裡的肌肉就用哪裡的肌肉了。其實不然:「隨意肌」雖然是「隨意」,它們卻無法百分之百依照意志做動作。比如說,它們就無法隨意延長,只能收縮及放鬆-由緊張縮短的狀態回到放鬆時的長度。若欲達到延伸肌肉,使之比其休息時更長的要求,必須靠外力來完成。這裡所指的外力包括地心引力和身體其他部分肌肉及關節移動造成的拉力。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肌肉的運動方式只限於收縮(變短)與放鬆(回到原來長度),無法隨意伸長,那人體又如何在這種限制下,完成那麼多精細巧妙的動作?答案是肌肉與肌肉間的「抗拮」與「協調」。

所謂「抗拮」是指位於動作相反方向的肌肉,為了達到特定的動作,當主作用肌或主作用肌群(Prime mover muscles)收縮時,反方向的肌肉或肌群(稱抗拮肌或抗拮肌群 Antagonist muscles)就必需放鬆;
反之,當反方向的肌肉收縮時,正方向的肌肉就必須放鬆。此種一緊一鬆,一收一放的過程,需要中樞神經傳出清析的訊號,更需要末稍神經,及佈滿例末稍神經的隨意肌之間的緊密配合,方能使動作精準而有效率,這便是「協調」的重要性。例如,股四頭肌(Quadriceps)和大腿後肌(Hamstrings)在膝蓋關節伸張與屈曲上為相互抗拮:欲伸張膝蓋則股四頭肌收縮,大腿後肌放鬆;反之,要屈曲膝蓋關節則大腿後肌收縮,股四頭肌放鬆。否則,股四頭肌與大腿後肌正反兩方同時用力的結果是:兩邊肌肉群相互對抗,相互拉扯,彼此抵消,動彈不得。這種處於彼此抗拮,又必需相互協調的運動方式,是人體肌肉運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欲瞭解身體局部肌肉運動方向時必須注意的要素。

在欲瞭肌肉運動方式之後,再來檢視以芭蕾腿部的外開所使用的肌肉。
正確的外開位置應由髖關節向外扭轉,而不是由膝關節或踝關節處。由於肌肉只能收縮,因此負責把大腿內側在髖關節處向外翻轉的,一定不是「內側肌」,而是與之相抗拮的,腿部外側與後側的肌肉。因為當外轉肌肉群經由收縮而把股骨(大腿骨)向外扭轉時,與之抗拮的股骨內側肌肉群必須放鬆;也就是說,在大腿外開的過程中,由於「抗拮」原理,大腿內側肌肉群能夠幫得上忙的,就是不要收縮,以免造成反效果。因此,欲達到最有效的外開,不應把注意力集中在「內側肌」,而是與之相抗拮的,分佈在大腿前、外側,和臀部的肌肉群。

負責外轉股骨的主作用肌為「六條深層外轉肌」(Six deep lateral rotator muscles)。這六條肌肉的起始位在薦骨下方三分之二處、坐骨後側、及股骨頸後面;終止位則在股骨的大轉子及其後方。而股骨外轉的「協同肌」(Synergist muscles 指協助主作用肌完成動作的輔助肌肉)則包括了位於股骨前方外側,股四頭肌之一的「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由髖骨斜行而下至髕骨(膝關骨)內側的縫匠肌(Sartorius)、及臀部表層的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臀部次深層的「臀中肌」(Gluteus medius muscles)、以及股骨後方的外側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另外,在腿部由側面外展情況下向身體中心線內移(Adduction)過程中,內側短肌(Adductor brevis muscle)和內收大肌(Adductor magnus muscle)也有協同外轉股骨的功能。這是唯有兩條位於股骨內側的而又有助於外開的「內側肌」,但其作用也僅止於腿部在內移(併腿)的過程中。

由於這些外轉肌肉群有些被覆蓋於其他肌肉的下方(如「六條深層外轉肌」及「臀中肌」),外表不易分辨察覺,更無法觸摸得到。在芭蕾教學上,既使教師俱備了正確的知識,也常有無法讓學生確實知道其位置,進而正確使用它們的困擾。一般常用的提示詞是「屁股夾緊」。此一用法雖然大約正確地指出了外轉肌肉群的位置,但也導致學生因夾緊臀部而使動作變得僵硬,下半身失去靈活的缺點。比較恰當的說法是
以兩條腿為軸,薦骨為使力點,把臀部像兩扇門一樣向外打開」。此種意像不但輕楚地指出外轉肌肉群的正確位置,也可避免因企圖夾緊臀部而導致動作僵硬的後果。當然,教師們可視學生年齡、經驗而找出更適合學生程度、更易被理解、被吸收的比喻在課堂上使用。

總之,「外開」是芭蕾舞技術最根本的基礎,也是芭蕾美學追求的一種境界。而正確地「外開」用的,絕對不是「內側肌」,而是與之相抗拮的肌肉群。在芭蕾舞教育中,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俱備最基本的人體解剖學知識,瞭解肌肉的特性與正確「外開」的肌肉的位置,才能共同來化解、去除已在台灣流傳廣泛久遠,有關「內側肌」的誤謬與迷思,使台灣的芭蕾舞教育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舞蹈應用生理解剖學 郭志輝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 Thompson, Clem W., Manual of Structural Kinesiology, 12th ed.,
St. Louis: Custom Printing Company, 1994.
 

turn out 

 

 

 

喵喵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精采可期的「2008年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表演日期:6月20~21日




繼去年令人感動萬分,非常成功的「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演出之後.大家就ㄧ直殷殷期待今年的演出,同時也想看看今年到底又有哪些巨星會來演出!!!

果然主辦單位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今年的陣容更加堅強!!!

ap_F23_20080304110047877

<譚元元-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

 

ap_F23_20080304110625830

 <中村祥子 SHOKO - 今年又再度可以欣賞到她精湛的舞技>

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當然就是鼎鼎大名的譚元元~ ㄧ直希望可以親眼目睹她精彩的舞技, 今年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啦!

另外像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基洛夫舞團首席 Leonid Sarafanov, 是當今技巧頂尖的男舞者….

其實每一位前來的舞者都是當代世界級大舞團的首席舞星,看到這個陣容,真是令人興奮得尖叫~

更何況今年主辦單位還增加舞者陣容,總共有14位頂尖舞者一起演出,表演時間長達3小時!!

2008 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門票3月24日即將在【兩廳院售票系統】開賣 ,詳情請上www.balletstargala.com或上www.dancingdog.org 查詢

 

2007年, 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創辦人王澤馨,為推廣對 芭蕾欣賞 ,擺脫普遍對芭蕾舞蹈模糊的制式印象,重新正視這項人類徫大文化遺產的肢體藝術,再次精心策劃第二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今年邀集了來自世界七大知名芭蕾舞團,德國巴伐利亞芭蕾舞團 Ivy Amista、Tigran Mikayelyan,基洛夫芭蕾舞團Olesia Novikova、Leonid Sarafanov,法國巴黎歌劇院Alessio Carbone,丹麥皇家芭蕾舞團Diana Cuni,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Yuan-Yuan Tan、Tiit Helimets,德國柏林芭蕾舞團Shoko Nakamura、Ronald Savkovic,德國司圖卡特芭蕾舞團Alicia Amatriain國際客席芭蕾舞星Sofiane Sylve、Robert Tewsley等,共十四位世界當紅首席舞星,以精湛的舞技來詮釋 : 仙女、吉賽兒、海盜、唐吉柯德、黑暗王國等膾炙人口的古典芭蕾選粹。

 此次更安排了已故芭蕾大師喬治‧巴藍欽的作品阿波羅、Who cares?、柴可夫斯基雙人舞以及當代編舞奇才威廉‧佛賽的作品 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在節目當中,將近代編舞大師的現代芭蕾舞碼作品與精典的古典芭蕾結合,同台呈現。台灣的觀眾不用出國也能一次觀賞到編舞大師的舞作,更能欣賞到芭蕾巨星舞蹈成就的風采、獨特的藝術性。

 如果去年您沒能有機會親身參與,觀眾們為舞星們所展現超水準的舞台魅力,全體起立熱情鼓掌的感動,2008年,您絕對不能再錯過這場難得的芭蕾盛會。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時間:2008/6/20(Fri.), 6/21(Sat.)  19:00

購票: 兩廳院購票系統 www.artsticket.com.tw

 

主辦單位:  IBSG Group

官方網站: www.balletstargala.com

團體購票折扣請洽主辦單位

 


節目內容(演出舞者與舞碼):
上半場
1.
仙女雙人舞(舞者:Diana Cuni & Alessio Carbone)
2.
柴可夫斯基雙人舞(舞者:
Olesia Novikova & Leonid Sarafanov)
3.  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
(舞者:Alicia Amatriain & Robert Tewsley

4.
黑暗王國雙人舞(舞者:Shoko Nakamura & Ronald Savkovic
5.  Duet
(舞者:Sofiane Sylve & Damian Smith
6.
吉賽兒雙人舞(舞者:Yuan Yuan Tan & Tiit Helimets
7. 海盜雙人舞(舞者:Ivy Amista & Tigran Mikayelyan

(中場休息)

下半場
1.  Who Cares?
(舞者:Diana Cuni & Alessio Carbone)
2.
阿波羅(舞者:Alicia Amatriain & Robert Tewsley

3.
大古典雙人舞 (舞者:Olesia Novikova & Leonid Sarafanov
4.  Transparente Pas de Deux
(舞者:Shoko Nakamura & Ronald Savkovic
5.  Stars and Stripes
(舞者:Sofiane Sylve & Damian Smith
6.  Magrittomania(舞者:Yuan Yuan Tan & Tiit Helimets
7. 唐吉柯德雙人舞(舞者:Ivy Amista & Tigran Mikayelyan

喵喵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a2LljI56z2A&hl=en]

宜蘭姑娘-許芳宜 舞步成詩 征服世界








許芳宜被西方傳媒喻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傳人」。

 


她是個標準台灣米養大的孩子。

台灣舞者許芳宜用她的溫柔聰慧,俐落的肢體,以及對舞蹈的堅持,跨越了文化的疆界,讓全世界觀眾為她的舞蹈感動,被西方傳媒喻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傳人」,但是,「這一切都比不上家鄉人的掌聲來得扎實。」

瑪莎.葛蘭姆的傳人

宜蘭姑娘許芳宜,因為喜歡跳舞,從小就立志要當舞蹈家,父親在宜蘭當地經營藥局,為人正直好客,對於許芳宜所思所想,都給予全力支持。靠著過人的意志力和追求完美的個性,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後,她隨即赴紐約進修。許芳宜同年考上伊麗莎.蒙特舞團,隔年在數百舞者角逐中出線,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舞者。短短三年,從實習舞者跳到首席舞者,隨著舞團世界巡演,備受各國媒體好評。三年的努力,許芳宜站上了最亮眼的位置,紐約媒體視她為「瑪莎.葛蘭姆的傳人」,美國《 舞蹈雜誌》選為「二○○五年最受矚目的廿五位舞蹈工作者」第一人,更登上了封面。

許芳宜說, 她忍受過許多舞團大小眼的對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次群體謝幕時,她不自覺先屈膝彎腰,「我的手心立刻被隔壁比較資深的舞者痛痛地捏了一把。」 許芳宜說:「當下我立刻就知道,這是她們給我的警告。」

除此之外,許芳宜的演出場次比其他首席舞者少,她只好一個人在教室裡自我排練,藝術總監和排練指導不曾單獨提點過她,別的舞者不禁竊竊私語:「妳們台灣舞者都這樣安靜嗎?」有意無意的冷落下,有時就連拍攝宣傳照時,也遺漏了她。

但是這些不曾擊倒過許芳宜,她還是每天早上去舞蹈教室上課,下午進舞團排演,晚上再回家熱敷和按摩身體,不斷為自己打氣:「我是為了跳舞而來,一定要堅強,上台就是我表現的時候。」果然,意志力和努力戰勝了一切,許芳宜昂揚在舞台最中央,以優雅的身姿征服了世界。 往事點滴,許芳宜絲毫不曾忘記,多少長夜痛哭,異鄉掙扎,全為了圓自己的夢想,多虧心靈與事業伴侶布拉瑞揚一路相伴,他不僅是她舞蹈路上的伴侶,更是她人生安定的力量。

「有潛力不等同於有實力。」許芳宜說,十七年前,舞蹈老師羅斯帕克斯就說她「很有潛力」,聰慧的她知道,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意思,但就是這句話,讓她這些年來勇敢地去圓夢,許芳宜說,未來她依舊會努力不懈,讓自己不論站在哪裡的舞台,都有最好的表現。

2006年瑪莎葛蘭姆舞團將受邀二度訪問台灣。卅年前,林懷民帶著瑪莎葛蘭姆的舞蹈靈魂,回到台灣點燃了台灣的現代舞火苗;卅年後,許芳宜除致力要將葛蘭姆的經驗傳承給台灣學弟妹,更期待在家鄉父老前的演出,近鄉情怯的許芳宜說:「征服世界各劇院的成就感, 都比不上家鄉人的掌聲來得扎實。」

喵喵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